简介:
牙周治疗要趁早,别等牙齿松动才后悔 近刷牙时牙龈出血了?吃个苹果发现上面有血印?早上起床总觉得嘴里发苦?这些信号可能都在提醒你:该关注牙周健康了。牙周病就像沉默的牙齿,初期不痛不痒,等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话,说说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 牙龈红肿出血,就是身体在
近刷牙时牙龈出血了?吃个苹果发现上面有血印?早上起床总觉得嘴里发苦?这些信号可能都在提醒你:该关注牙周健康了。牙周病就像沉默的牙齿,初期不痛不痒,等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话,说说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在牙齿上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发现牙龈边缘变红、肿胀,刷牙时牙刷上有血丝,这就是典型的牙龈炎表现。很多人不当回事,觉得"出血是因为刷牙太用力",结果错过佳干预时机。事实是:当细菌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就会形成刺激,身体通过发炎反应来,出血就是直观的警告。
这个阶段如果及时处理,通过的洁牙和正确的口腔护理,炎症是完全可逆的。但放任不管,炎症就会向深层发展,演变成真正的牙周炎。
当炎症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结合组织,就会形成越来越深的牙周袋。想象一下,牙齿就像种在土壤里的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周围的泥土。牙周炎就像是水土流失,袋子越深,"泥土"流失越。这时候除了牙龈出血,可能还会出现口臭、牙龈萎缩、牙齿敏感等症状。
检查会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,3mm以内算正常,超过4mm就要警惕。X光片能看到骨头吸收的程度,就像查看树木根部还剩多少泥土。这个阶段需要做龈下刮治,清除牙根面的菌斑和结石,必要时配合局部用药。
当牙周炎发展到中晚期,明显的特征就是牙齿松动。有人误以为"年纪大了牙齿自然松动",其实很可能是长期牙周炎所致。此时牙槽骨已经明显吸收,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所剩无几。虽然通过系疗可以控制炎症,但流失的骨头很难再生,多数情况下只能尽量维持现状。
临床上常见到这样的患者:明明才四十出头,后牙已经开始摇晃。仔细一问,牙龈出血史长达十几年,从来没当回事。这类患者终往往面临拔牙和种牙的困境,花费可能是早期治疗的数十倍。
很多人害怕看牙医,尤其是听说要"刮治"就更加恐惧。其实现在有超声波洁牙设备,配合表面麻醉,治疗过程已经舒适很多。常规的牙周治疗主要分四步:
1. 基础治疗:全口洁治+龈下刮治,去除刺激物
2. 再评估:4-6周后复查,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
3. 手术治疗:对深牙周袋进行翻瓣刮治等(非必需)
4. 维护期:每3-6个月定期复查,防止复发
整个治疗过程就像给牙齿做深度大扫除,把常年积累的"垃圾"清理干净。治疗后可能有些敏感,一般1-2周就会适应。
再好的治疗也抵不过日常的疏忽。牙周病患者要特别注意:
- 每天两次刷牙,每次少2分钟,记得刷牙龈边缘
- 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,这是牙刷够不到的重灾区
- 戒烟,烟草会加速牙周组织
- 控制血糖,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炎
- 每半年洁牙一次,就像定期给汽车做保养
特别提醒:市面上所谓的"止血牙膏"只能掩盖症状,不能治病。牙龈出血就该看医生,而不是换牙膏。
孕妇激素变化容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;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,牙周炎进展更快;正畸患者牙齿清洁难度大;吸烟者口腔环境差。这些高危人群更要加强预防,建议每3-4个月检查一次。
记住:牙周治疗不是一次性工程,而是需要医患配合的长期管理。早发现早干预,才能保住我们的天然牙齿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说"近上火",及时约个牙周检查才是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