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拔牙前必看:医生详解全过程与术后护理 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”“会不会肿”。作为口腔治疗中的常见操作,拔牙虽是小手术,但事关口腔健康,了解正确信息才能避免焦虑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拔牙那些事。 一、哪些情况非拔牙不可? 不是所有坏牙都需要拔除。但遇到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
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”“会不会肿”。作为口腔治疗中的常见操作,拔牙虽是小手术,但事关口腔健康,了解正确信息才能避免焦虑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拔牙那些事。
不是所有坏牙都需要拔除。但遇到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智齿反复发炎、阻生齿顶坏邻牙、龋齿无法保留、牙齿松动达Ⅲ度以上。尤其横向生长的智齿,就像口腔里的“定时炸弹”,早拔除反而能避免后续问题。
现代牙科早已告别“锤子凿子”时代。术前会注射麻醉药,过程中只会感到轻微牵拉感。复杂牙齿可能需切开牙龈,但全程无菌操作,配合仪器辅助,大多数人在10-20分钟内就能完成。怕疼的朋友可以选择舒适化拔牙,通过或静脉麻醉实现。
早晨拔牙更好,身体耐受度强;避开生理期,减少出血风险;一定要吃早饭,避免低血糖。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需提前告知医生。别涂口红或粉底,方便医生观察面色变化。这些细节能让你更舒适地度过手术。
咬紧棉球40分钟不是越久越好;24小时内别漱口,血凝块脱落会引发干槽症;冰敷要间断进行,避免冻伤;吐口水动作要轻,吸管禁用。如果缝了线,记得问清是否需要拆线,现在多数使用可吸收缝线。
三天后剧烈疼痛不缓解、肿胀持续加重、有腐臭味、发烧超过38℃,可能是感染或干槽症。正常情况是前两天肿,第三天开始消退。如果创口有白色伪膜属正常现象,别用手抠。
“拔智齿会瘦脸”是假的,脸型由颌骨决定;“拔牙伤脑”更无依据,牙根离大脑很远;“上午拔牙出血少”没有科学依据;“拔牙后不能说话”只需避免大声说笑;“所有人都能种牙”要看牙槽骨条件,必要时需先植骨。
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;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≤8.8mmol/L;孕妇4-6个月相对;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遵医嘱停药3-5天。这类人群拔牙要选择设备齐全的机构,必要时多学科会诊。
后提醒,拔牙虽是常规操作,但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。那些号称“拔牙”的路边摊,很可能连灭菌设备都不齐全。记住,医生评估+规范操作+科学护理,才是拔牙的黄金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