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口腔颌面外科手术10年亲历者分享:这些细节选错医生可能毁一生 作为经历过正颌手术的50岁患者,我想用10年的真实体验告诉你: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不是简单的"捷径"。2013年我40岁时做了正颌手术,当时冲着改善口呼吸问题去的,但术后出现了下巴持续麻木、张口受限等后遗症。现在回想深的感悟是——医生选择比...
作为经历过正颌手术的50岁患者,我想用10年的真实体验告诉你: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不是简单的"捷径"。2013年我40岁时做了正颌手术,当时冲着改善口呼吸问题去的,但术后出现了下巴持续麻木、张口受限等后遗症。现在回想深的感悟是——医生选择比手术本身更重要。
术后个月,我的嘴巴只能张开三指宽度,十年过去依然无法完全。有段时间嗅觉突然失灵,后来才知道是手术碰到了神经。困扰的是钛板固定的截骨处特别脆弱,咬硬物时能听见面部发出异响,这些细节术前时都没人提及。
下巴麻木感伴随了我整整十年。早上起床时经常感觉下巴像贴着胶布,下唇闭合也比以前更紧。虽然不影响吃饭说话,但照镜子时能看出嘴唇闭合线歪斜。全麻后确实觉得记忆力变差,不过这个年龄本身也会衰退,很难说清具体原因。
后来认识不少正颌朋友才发现,成功的都有共同点:他们在选医生时少对比了3-5位。有位做过双颌手术的姑娘告诉我,她专门查了医生经手的骨性三类错颌数量,还去病友群看真实反馈。反观我当时只面诊两次就仓促决定,现在才知道主刀医生更擅长颧骨手术。
建议重点关注医生这两个指标:①每年完成同类手术的台数(低于50台慎选) ②截骨方案是否个性化(我后来才知道自己的截骨量偏大)。现在很多医院会把种植牙和正颌混为一谈,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领域。
年轻人确实更快,但这不是年龄问题。我认识52岁做正颌的女士,术后6个月就完全,关键是她找的医生擅长中老年颌面重建。年纪大更要注意两点:①骨骼愈合速度慢,要预留更久期 ②代谢变化可能影响钛板相容性。
我现在后悔的不是手术本身,而是没坚持做两件事:一是要求查看医生过往的长期随访记录,二是没做术前神经定位检测。后来才知道,现在的CBCT能三维显示神经走向,可以大幅降低麻木风险。
首先明确你能否接受这些可能:3-6个月只能吃流食、性局部麻木、需要二次手术取钛板。如果坚持要做:①查清医生执业范围(颌面外科≠口腔种植) ②要医生出示同类的术后3年随访照片 ③时带上家人(我当时就忽略了老伴说的"没必要冒险")。
后想说的是,这个手术确实帮我改善了咬合和呼吸问题,但获得的每分美丽都标好了价码。现在看到网上那些"蜕变"的时,总会想起主刀医生说过的话:"颌面手术没有百分百,只有百分百慎重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