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戴牙套10年的我想说:25岁矫正牙齿一点也不后悔 十年前躺在牙科诊椅上时,医生问我是否确定要戴金属牙套。现在回头看看,这是我做过正确的决定之一——虽然过程比想象中复杂,但有些改变值得等待。 为什么成年后还要戴牙套? 很多人以为牙齿矫正只是青少年的。事实上,我25岁开始戴牙套时,牙医告诉...
十年前躺在牙科诊椅上时,医生问我是否确定要戴金属牙套。现在回头看看,这是我做过正确的决定之一——虽然过程比想象中复杂,但有些改变值得等待。
很多人以为牙齿矫正只是青少年的。事实上,我25岁开始戴牙套时,牙医告诉我: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做矫正。当时我的上牙像叠罗汉一样挤在一起,下排牙齿却稀疏得能塞进米粒,咬合时总感觉下巴在较劲。
现在吃饭能轻松咬断芹菜茎,拍照敢露齿笑了。意外的是,原本轻微的大小脸问题竟然改善了——原来歪斜的牙齿真的会影响脸型。
当年在诊所看到展示柜里各种牙套时,我懵了。现在把这些年了解的信息整理给大家:
1. 金属托槽:经济实惠的选择,矫正力度强,但容易磨出口腔溃疡。我戴的年,腮帮子经常被磨出血泡。
2. 陶瓷托槽:远看近乎隐形,适合职场人士。不过陶瓷材质较脆,啃苹果时崩掉过两次托槽。
3. 隐形牙套:摘戴自由是大优点,但需要极强的自律性——每天必须戴满22小时。朋友试过,后因为总忘记戴延长了半年疗程。
次加力后牙齿酸软得连豆腐都咬不动,这种状态会持续3-5天。每个月复诊调整后,都得重新适应这种"温柔的折磨"。
麻烦的是清洁。金属牙套容易卡菜叶,我随身携带冲牙器,有次开会前发现牙套上挂着片香菜,差点当场社死。
但这些不便都是暂时的。两年后拆牙套时,看着模具上整齐的牙印,那种成就感就像考了满分。
网上传言的"牙套脸"确实存在。矫正期间因为咀嚼减少,我的太阳穴轻微凹陷过,但正常饮食半年后就缓解了。
牙龈退缩是更需要注意的问题。用力过猛的矫正可能导致"黑三角",所以我特别重视牙线清洁。现在每晚还用牙缝刷清理托槽死角。
要说性影响,可能是养成了一些强迫症习惯——看到别人牙齿不齐就忍不住分析要怎么矫正。
如果你在纠结要不要戴牙套,我的建议是:先找三家以上诊所拍片。不同医生方案可能差异,有位医生甚建议我拔四颗牙,后选择的方案只拔了两颗智齿。
矫正期间每顿饭后的刷牙确实麻烦,但想到这是为未来三十年的口腔健康投资,这些付出都值得。现在我能用牙齿开瓶盖(虽然不提倡),但更开心的是每年洗牙时,牙医夸我牙龈状态比很多年轻人都好。
后提醒:矫正完成一定要好好戴保持器!我邻居偷懒半年没戴,现在门牙又歪回去了。
看着抽屉里保存的旧牙模,那些钢丝磨嘴的日子已经模糊,但每次舔到光滑整齐的牙齿时,都会想起这段改变笑容的旅程。牙齿矫正像一场马拉松,过程中会疲惫,但终点线后的风景,比想象中更美。